|
反窃密检测技术与激光窃听的发展与应用反窃密检测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交流的增加,窃密行为也日益猖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不断创新和发展反窃密检测技术。 目前,反窃密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行为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通过对用户行为和网络流量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发现异常的数据传输和窃密行为。同时,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建立起模型来识别和预测窃密行为。 其中,辐射窃听既不需要在窃听目标场所安装窃听器,也不需要借助激光、微波等媒介,因此十分隐蔽。 2013年6月《卫报》披露,根据斯诺登泄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最高机密文件显示,美国情报部门正在见识欧盟驻纽约特派团及其驻华盛顿特区代表处,一份文件列出了38个大使馆和使团,其中有一个代号为“DROPMIRE”被攻击的传真机,用于将传真发挥欧洲各国外交部。经专业人士分析,“DROPMIRE”不是在传真机上添加窃听设备,美国国家安全局只是在电路上做了非常小的纯粹机械改变,有意识的增强敏感信息的电磁波发射,该部件在完成传真机自身功能的同时,大幅提高加密传真机的电磁信息泄露强度而不留下明显痕迹,以实现远距离接收,并还原密码传真机处理的信息。 这种利用电磁信号泄露而实现的窃听,通常被称为辐射窃听。任何处于工作状态的电子信息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电话机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电磁泄露,这是无法避免的电磁学现象。这些泄露的电磁波携带者设备所处理的信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特定的仪器就可以接收并还原这些信息。 早在1985年,一名叫范.埃克的荷兰学者,就向全世界演示了用一台改装的电视接收机截获并还原了目标计算机的屏幕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电磁辐射进行窃听,已从早期的被动电磁信号收集,发展到目前的主动电磁共计,可以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利用技术手段增强对方电子设备的电磁信号泄露强度,从而实现远距离窃听。 面对辐射窃听,可以采取增大安全距离、配备低泄射电子设备、建设电磁屏蔽室、配置电磁屏蔽机柜等手段防止窃听,还可以采用信号加密技术和配置信号干扰设备等手段进行防范。 反窃密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中,反窃密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发现内部员工的窃密行为,防止机密信息的泄露。在网络安全领域,反窃密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发现并阻止黑客攻击和数据窃取行为。在激光窃听中,反窃密检测技术的知识与相关应用,也可以起到保护和防范的效果。 |